内容概要•第一局部精神障碍的突出特点与立法背景•第二局部政府及行政部门职责•第三局部残疾人组织、家庭职责•第四局部社区精神卫生效劳1第二页,共三十四页。第一局部精神障碍的突出特点与立法背景2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精神障碍的突出特点•病因多不明:诊断靠信息分析,治疗靠对症控制,预防缺针对性措施•患病率高:流调〔2001-2005〕显示,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致残性高:病程迁延、依从性差、反复发作导致精神残疾•社会危害风险高:约10%病情严重的患者具有自伤、伤人行为或倾向•患者家庭负担重:严重精神障碍导致患者及其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社会的疾病负担重:到2022年将上升至全国疾病总负担的1/4•社会经济损失大:未来20年精神障碍造成对全球经济的损失,达16万亿美元•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3第四页,共三十四页。立法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22年10月26日,精神卫生法草案经审议后通过;•2022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立法进程•第一阶段(1985年-2007年):卫生部起草阶段•第二阶段(2007年底-2022年9月):国务院推进阶段•第三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审议阶段4第五页,共三十四页。立法意义社会转型时期,精神卫生问题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群众心理卫生问题明显上升学生,职场人群〔包括公务员群体〕等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效劳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领导关心,媒体关注,社会呼吁〕治疗率低管理有待加强非自愿住院治疗制度缺失公众对“被精神病〞的担忧5第六页,共三十四页。立法目的精神卫生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开展精神卫生事业,标准精神卫生效劳,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开展精神卫生事业精神障碍所造成的负担增长精神卫生资源严重缺乏,机构和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标准精神卫生效劳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效劳体系和网络效劳质量的归口监督管理效劳的标准化、标准化建设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精神障碍患者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尚未得到全面、有效保障通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救助效劳和建立有序管理的制度,实现保护个人权利与维护公共平安之间的平衡6第七页,共三十四页。目录第一章总那么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康复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国法制出版社7第八页,共三十四页。第二局部政府及行政部门职责8第九页,共三十四页。政府责任——县级以上政府的职责第六条规定:精神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效劳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9第十页,共三十四页。•职责主要是预防和康复两个方面。•在预防方面•组织开展精神障碍预防活动•指导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创立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社区环境•在康复方面•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效劳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康复机构等开展精神障碍防治工作•为有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精神障碍患者融入社会创造条件政府责任——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11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主管精神卫生工作,精神卫生法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作了细化•如,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心理援助的职责•应当对医务人员在疾病诊疗效劳中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情况进行催促和指导的职责•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的职责•应当为社区卫生效劳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给予指导的职责;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的职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