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第一页,共一百四十五页。内容•1、概述•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6、诊断、鉴别诊断•7、并发症•8、治疗•9、预后第二页,共一百四十五页。1.概述•恶性程度高,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女=2~5:1•常在发现后6个月内死亡•常发生于肝硬化〔20~50年后〕根底上,但25%患者没有肝硬化病史,也没有产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肝功能减退使治疗受限,患者常死于肝功能衰竭•HBV疫苗的应用及筛选献血者HCV对肝癌发生率产生重大影响•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第三页,共一百四十五页。1.概述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高达25万在美国,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年发生率为4/100,000〔约5000~10000例〕亚洲、非洲地区年发生率>100/100,000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国内沿海高于内地,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为高发区。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的发病率最高。第四页,共一百四十五页。原发性肝癌好发年龄第五页,共一百四十五页。2.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遗传第六页,共一百四十五页。••是最主要因素•HBV检出率为90%•HCV为10%~20%一、病毒性肝炎第七页,共一百四十五页。一、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病因•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全球HBV感染者约4亿,慢性HBV感染使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升高1000倍•我国有1.2亿HBsAg阳性者,约90%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全球HCV感染者1.7亿,肝癌患者中HCV检出率为10%~20%,是日本和欧洲最重要的肝癌病因第八页,共一百四十五页。•第九页,共一百四十五页。•第十页,共一百四十五页。HBV分子致癌机制•与生长调控基因相互作用•HBV-DNA与宿主DNA整合•通过病毒基因产物激活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转录•影响DNA修复了解第十一页,共一百四十五页。HCV感染致肝癌机制慢性HCV感染增生和纤维化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细胞癌酒精HBV感染HCV的分子致癌机制不同于HBV。HCV属单链RNA病毒,在复制中没有DNA中间产物,无逆转录过程,所以RNA核酸序列似乎不可能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也未发现HCV直接致癌的证据。HCV通过其表达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第十二页,共一百四十五页。二、肝硬化•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根底上•多数是乙型、丙型肝炎所致大结节性肝硬化•丙肝相关肝硬化平均每年有3%~6%发生肝癌•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感染持续时间、男性、酗酒及HBV、HCV重叠感染•血吸虫病性、胆汁淤积性、淤血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无关第十三页,共一百四十五页。•乙型病毒性肝炎(4000万)肝癌13万/年肝硬化(30万)病毒携带者(1.3亿)慢性肝炎(300万)我国有45%以上的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第十四页,共一百四十五页。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爆发性肝炎急性肝炎痊愈慢性活动性慢性持续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癌第十五页,共一百四十五页。•第十六页,共一百四十五页。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流行病学调查:粮油食品受黄曲酶毒素B1污染严重地区,肝癌发病率高,黄曲酶毒素B1可能是该地区肝癌的发病因素–黄曲酶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酶毒素B1有强烈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被其污染的霉花生和霉玉米能致肝癌。–黄曲酶毒素和肝炎病毒联合作用,HBV-DNA整合的肝细胞内优先聚集黄曲酶毒素,形成相加物,影响细胞内关键基因表达而致癌第十七页,共一百四十五页。四饮用水污染•池塘中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素、某些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酒精•长期持续接受辐射•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产生胆管细胞癌第十八页,共一百四十五页。•在美国,几乎5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酗酒行为•尸解发现,高达50%的严重酗酒患者有亚临床肝癌第十九页,共一百四十五页。四、遗传•遗传性血色病、高酪氨酸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毛细血管扩张性运动失调肝硬化肝癌•肝癌家庭聚集现象见于慢性乙肝患者,可能与乙肝的垂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