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抗精神失常药第一页,共六十一页。第一节、概述精神失常〔psychiatricdisorder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表现的精神活动障碍性疾病,包括1、精神分裂症2、抑郁症3、躁狂症4、焦虑症等第二页,共六十一页。抗精神失常药抗精神病药抗躁狂症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第三页,共六十一页。第二节、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第四页,共六十一页。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概念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分型I型:以阳性病症〔幻觉和妄想〕为主;II型:以阴性病症〔情感冷淡、主动性缺乏〕为主。药物大多对I型治疗效果好,对II型那么效果较差甚至无效。病因由于中枢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功能亢进所致。第五页,共六十一页。脑内DA能神经系统及功能脑内DA能神经纤维主要投射至纹状体、边缘系统和新皮质,人类中枢DA通路可分为4个系统:黑质-纹状体系统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系统结节-漏斗系统第六页,共六十一页。第七页,共六十一页。第八页,共六十一页。黑质-纹状体系统是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各种原因减弱该系统的DA功能均可导致帕金森病。反之,系统功能亢进时,那么出现多动症。第九页,共六十一页。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系统主要调控人类的精神活动,前者主要调控情绪反响,后者那么主要参与认知、思维、感觉、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调控。目前认为I型精神分裂症主要与这两个DA系统功能失调〔亢进〕密切相关。第十页,共六十一页。结节-漏斗系统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如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促进ACTH和GH的分泌等,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那么可产生相反的作用,是其不良反响的根底。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脑内DA受体及其亚型已经证实脑内存在5种DA亚型受体〔D1、D2、D3、D4和D5〕根据应用选择性配基的研究结果和DA受体与信号转导系统的耦联关系,将DA受体确定为D1和D2样受体两种亚型。D1样受体:D1和D5亚型受体D2样受体:D2、D3、D4受体黑质纹状体系统: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结节-漏斗通路主要为D2样受体中的D2亚型。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DA亚型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病因的DA功能亢进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尤其是I型〕是由于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2样受体功能亢进所致。新近的一些研究说明,D1样受体,5-HT神经元功能增强可能亦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关。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抗精神病药分类此类药物大都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新一代:5-HT受体拮抗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将抗精神分裂症药又分为四类:106页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其他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一、吩噻嗪类吩噻嗪:三环结构:由硫、氮联结着两个苯环,其2、10位被不同基团取代那么获得多种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根据C10侧链不同,这类药物又分为二甲胺类、哌嗪类和哌啶类。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一、吩噻嗪类•药物:•⑴二甲胺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⑵哌嗪类: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⑶哌啶类:硫利达嗪〔甲硫达嗪〕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D2样受体作用强弱:哌嗪类>二甲胺类>哌啶类以氯丙嗪应用最广第十七页,共六十一页。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灵〕【药理作用与机制】主要阻断脑内DA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长期应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响的根底。还可阻断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H1受体和5-HT2受体:其药理作用,副作用多。第十八页,共六十一页。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灵〔wintermine〕阻断DA受体阻断肾上腺素受体阻断M胆碱受体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阻断H1受体第十九页,共六十一页。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系统阻断DA受体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结节-漏斗系统黑质-纹状体通路控制兴奋躁动状态,神经安定作用镇吐内分泌调节作用锥体外系反响〔D2-R〕第二十页,共六十一页。肾上腺素受体血压下降口干、便秘、视物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