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四十四页。姓名:学号:我对本课程教学的期望1.2.3.4.5.第二页,共四十四页。第三页,共四十四页。第四页,共四十四页。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组织行为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早期劳资关系和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中国劳资关系现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质生产的需要。第五页,共四十四页。第六页,共四十四页。第七页,共四十四页。第八页,共四十四页。二、霍桑实验的影响第九页,共四十四页。梅奥等人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HumanRelationTheory)•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BehaviorSciences)。•目前比较流行把这个学科称为“组织行为学”。分微观、宏观组织行为学。第十页,共四十四页。三、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四、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四、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一)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发展新动态:(1)组织变革(包括领导行为研究)(2)强调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3)更加关注国家目标(4)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四、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四、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被认作是积极组织行为学有关积极心理能力的典型代表。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学科具体学科主要影响和涉及研究领域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员工招聘与选拔、薪酬管理、劳资关系组织管理学组织理论、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行为科学心理学激励、领导、知觉、个性、个体决策、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压力、工作设计社会学制度变迁、群体动力、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沟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决策人类学价值观比较、态度比较、跨文化研究、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社会科学政治学冲突、组织内权力与政治经济学领导有效性、工作绩效伦理学激励、领导、沟通的伦理问题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一)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学科性质心理科学行为科学形成背景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出版专著《管理心理学》(Leavitt,1958),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年正式命名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指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等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比较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三、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作用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与模型(一)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还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实验法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造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验者产生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现场实验法的步骤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