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细菌耐药与对策梅河口市新华医院第一页,共六十七页。一ICU细菌感染的慨况:代表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多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病毒不同的国家、地区、医院、监护病区差异很大不同时期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二页,共六十七页。ICU感染特点:最常发生院内感染的地方院内的感染播散的策源地感染多发而严重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第三页,共六十七页。ICU感染的特点:致病菌多为耐药、甚至多重耐药伴有多系统和脏器根底疾病易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第四页,共六十七页。监护室中感染发生好发部位:呼吸道为主泌尿道次之腹部、创伤、血液少见第五页,共六十七页。严重感染及其所造成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ICU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第六页,共六十七页。细菌耐药与监测:近2O年来不断有新的抗生素的开发与应用,但新耐药菌株也在迅速增加条件致病菌所致的感染也在扩散必须重视细菌耐药的监测和研究有关对策第七页,共六十七页。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意义: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素的敏感性不同,提供选择最合理的抗菌素了解致病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为〔局部地区〕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为抗菌素的管理提供参考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第八页,共六十七页。细菌耐药情况世界范围内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长。革兰阴性菌耐药。第九页,共六十七页。G-致病菌在各种疾病分布2004~2014年共监测10,279株菌呼吸道58%泌尿道12%伤口6%血液5%胆汁4%各种脓液3%其他12%第十页,共六十七页。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株数〕2103023223594101116137816461869208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其它假单胞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第十一页,共六十七页。47%11%18%25%0%25%50%75%1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他呼吸道最常见G-致病菌第十二页,共六十七页。血液中常见G-致病菌44%11%13%32%0%25%50%75%1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第十三页,共六十七页。泌尿系常见G-致病菌31%9%9%51%0%25%50%75%1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第十四页,共六十七页。2022年抗G-菌药物敏感率研究867443437175737456020406080100敏感率%第十五页,共六十七页。监测结果G-的耐药正日益加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迫在眉睫。重症患者经验用药的最佳答案选择应该选用对院内菌株有高度敏感且稳定,且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头孢菌素酶稳定的药物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亚胺培南对这次研究的细菌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亚胺培南在10年间10279株菌种始终保持在84%-89%之间,平均为87%,是历年敏感率最高和稳定性最好的抗生素。亚胺培南是重症患者经验用药的最佳答案选择之一。第十六页,共六十七页。监测结果10年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常见的多重耐药的和引起器械相关性感染的菌株。对于不动杆菌,只有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保持在95.0%以上。第十七页,共六十七页。监测结果所有抗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在20.0%-37.0%。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联用,耐药率可降至7%,与环丙沙星联用可降至10.0%。第十八页,共六十七页。院内感染病原学的普遍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总体比例最高革兰阳性球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MRSA)和耐苯唑青霉素表皮葡萄球菌(MRSE)有上升趋势第十九页,共六十七页。院内感染病原学的普遍趋势:葡萄球菌MRSA与MRSE发生率比前几年有所上升,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肠球菌属中,从尿和痰标本别离较多,同样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但中介率较高,应引起注意;高耐庆大霉素比率达60%.第二十页,共六十七页。革兰阴性细菌-内酰胺酶的耐药机制与治疗对策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七页。革兰阴性细菌对-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包括:〔1〕灭活酶的产生;〔2〕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3〕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4〕反泵作用。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七页。与ß-内酰胺药相关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影响MR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