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四中任课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马彩霞备课组成员:马彩霞曹思宝刘振强惠福霞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速度的数值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第一次进行试验,对实验的要求和规则还不了解,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室的《使用规则》,让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动手操作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观看图片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二、授新(一)实验准备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并检查准备是否完全明确要求后进行试验知道实验前要准备哪些物品,明确哪些要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四)小结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式了。分组指名汇报培养合作意识梳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三、巩固练习3、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加强计算能力四、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复习本章内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板书设计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路程s时间t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小车、斜面、金属片、停表、刻度尺。九.教学反思学生姓名回答问题得分完成课堂作业得分学生姓名回答情况得分完成课堂作业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