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VIP免费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1/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2/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3/5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古诗词当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的大意。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5、积累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6、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难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一、围绕单元主题导入新诗:1、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首先学习第一首《乡村四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回忆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来理解这首古诗。2、题目就是诗的眼睛,看到题目,你知道了哪些?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进田园,去感受江南水乡初夏的气息吧。二、初读课文,感音韵1、交流方法: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蚕、桑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3、指名学生再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韵味。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充分的朗读为正确地理解古诗做好铺垫。三、潜心会文──明诗意1、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处理方法:(查工具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或老师)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古诗打下基础。2、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请我们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先说自己读懂的句子,再向对方请教不清楚的地方。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读懂那些句子?还有那些不理解的。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归纳1、2句写景,3、4句写人。3、整体理解古诗: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你从诗中看到的画面?设计意图: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4、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次走进古诗,自由朗读。四、别出心裁──悟意境1、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们给本诗1、2句配一副画,请你说一说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引导学生从“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绿和白体会到乡村四月的清新明丽。2、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四月的乡村,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你能听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学生从诗中找对声音描述的意象来回答。(布谷鸟的叫声、下雨的滴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