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的关键是要有思想许多初中学生的作文,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没有本质的提高,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思想。一、只会罗列现象,不会概况本质不停留在“表面情况和感觉”上,能思考概括“表面情况和感觉”的内在本质、意义和价值,文章才能深刻起来。如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写《人在初三》,多数同学只写了一些表面的情况和感觉,没有写出初三学习生活的特征。什么作业多了考试多了,压力大了,什么时间紧了,娱乐少了,梦想多了,这些都只是现象;如果能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和感觉进行思考,概括出初三年级“从少年过渡到青年,将面临人生第一次考验”的特征,那就看到本质了。二、只会记叙事实,不会探究哲理如果说记叙描写是“画龙”的话,那么感悟议论就是“点睛”。因为充满哲理、辨证科学的感悟议论,可以揭示出事实的本质规律。但许多初三学生写作文,只会记叙,不会感悟议论,不会探究事实反映的哲理。如有位学生写了《微笑地离去》一文,具体生动地记叙了跳水名将萨乌丁在北京奥运会上失利离去的过程,但是没有对萨乌丁曾经创造过昨日辉煌的“离去”进行思考,文章因此平淡无奇其实,在记叙之后,完全可以思考可以从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个角度展开思考,加入下面的感悟:“花有开有谢,人有成有败,这是自然规律。面对失败,可以坦然,不必悲哀。可以喜看长江后浪超前浪,可以欣慰各领风骚数百年。创造了无数辉煌,即使告别了辉煌,那也只是告别了今日明日的辉煌,但永远不会告别昨日的辉煌。因为,昨日的辉煌已经被人们铭刻。创造了无数辉煌,即使告别舞台,那也只是告别他曾经演出过的舞台,坚信他会在新的舞台,创造出别的辉煌。”这样写来,文章就远不是就事论事那样简单,而是能够给人以某种生活的思考,给人的感觉就成熟深刻多了。三、只会反映结果,不会分析原因只写出事情的结果,不会分析原因,文章自然浅显乏味,也难以让读者得到启示和教益。例如有位学生写了《精忠报国》,写了科比•布莱恩特勇夺奥运会冠军,最后写道:“赛前他开了个严肃的玩笑:‘如果我们还不能赢得一枚金牌,那我们就不配做一个美国公民,我只好加入意大利籍,你们叫我科比•乔万尼好了。’”这番话只是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呢?作为一篇赞美科比的文章,理应探究这番话的原委,加上大意如下的原因分析:“同样的科比,上届奥运会只得了铜牌,这届却得了冠军。其中的原因也许很多,但可以肯定地说,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才使是他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就道出了结果的内在原因,找到了本质性的东西。又如另一位学生写的《有时,我也想接受给予》一文,写了自己拒绝扫地大妈的脏雨衣的事情,最后发出感慨:“我连接受给予也不会。”文章这就完了,为什么不再分析下去呢?比如接着说:“我从没有给予过,因此没有体验到给予的幸福,因而不能给予别人善意的给予以足够的尊重。我还有一种虚荣心理,怕因此被别人嘲笑:居然会接受扫地大妈的给予,居然会接受脏雨衣。这也是我拒绝给予的原因。”这样写,文章当然深刻多了。想让自己的作文有档次吗?想让自己的作文更成熟深刻吗?那么,请在作文时,对现象、事实、结果多多进行思考,在体现“思想”上多下功夫吧!2008年12月29日发表于《中学语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