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一、知识要点①测量②长度的单位③使用刻度尺应注意1、2、3、④误差特点:⑤时间的单位:①定义:(表示物体)②国际单位:(换算1m/sKm/h,1Km/hm/s)③公式:V=(变形S=,t=)①定义:①匀速直线运动②特点:③公式:(它能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①定义:②变速直线运动②特点:③描述方法:平均速度:它能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①定义:①定义:②参照物②选择原则:③描述结果取决于二、基本练习1、单位换算:1、1.2Km=cm=m2、0.08dm=um=nm3、15m/sKm/h90Km/hm/s2、如图5-3所示是某种机械秒表的实物图,此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图中记录的时间为__________min。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这把尺的最小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厘米。4、测一木箱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2.33m,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5、有一本书共有200页,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其厚度7.5mm,则每张纸的厚度6、机械运动离不开,我们平时说物体的运动于静止都是的(相对、绝对)7、做在行使汽车的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的,他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这是以为参照物描述的。速度分类机械运动测量8、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摩托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长途汽车是__________的,摩托车是_________的。9、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时看到地面“迎面而来”他是以作参照物的。10、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运动,但甲感觉到顺风、乙感觉到逆风、丙感觉到无风,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速度最大的是,速度最小的是11、我国古书〈〈套买牖〉〉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1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作了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13、孙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两边的树木不断地往后退去,……学校敞开着大门,两旁的立柱像举起的双臂向我迎来。”在这段话中“太阳升起”的参照物是;“自行车行驶”的参照物是;“树木往后退”的参照物是;“立柱向我迎来”的参照物是。14、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检测飞机的飞行,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1=1×10-6S),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m。15下图是一张哈尔滨市的出租车专用发票,由此可知该车运行时间为min;车的平均速度Km/h。16、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使,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17.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km/h,中间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km/h,后30min的平均速度是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18、一列火车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90km/h,其中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为72km/h,那么后40分钟行驶的路程为km,平均速度km/h。18、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3∶4,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选择题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2、请根据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3、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的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多通过的路程越多。C、所用时间越少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