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2:求实际距离(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课前准备:展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3.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1、出示信息窗,学生观看大屏幕,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2、师: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生可能会答道:a、要用路程除以速度。b、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c、要求出实际距离,得先量出图上距离。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3、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生:我们组先量出图上距离是4厘米,再用列方程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解法如下: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为:4/x=1/8000000X=32000000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师:还有不同解法吗?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答: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4、师:同学生说的几种解法,你最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教师小结:在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改写成千米数。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师: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这道题怎样计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2)让学生独立解答。(3)交流解题思路。四、全课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