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中聆听教育的方法五大连池市教师进修学校ccj学会聆听是现今新课程标准规定内容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时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他人观点的不在乎,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的“聆听教育”,剖析出现“不想听”产生的原因,寻找培养学生喜欢聆听的兴趣、会聆听的方法。一、学生“不想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将目前课堂中学生“听”的现状分为三类:一是封锁式。充耳不闻,事不关已,这类的学生上课时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的思绪上,不是观看窗外的景物,听窗外的声音,就是搞一些小动作或是游戏。二是散慢式。这部分学生,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在听课,可是从表情上就能看出他们听得很“休闲”,很无所谓,“左耳听,右耳冒”,根本就没经过大脑。课后作业时什么也不会。三是聆听式。“聆”含有“用力”的意思,指非常投入、十分专注。聆听就是以积极、谦虚的态度,认真、仔细地听自己身体以外的声音,凭借自身多种感觉器官回收言语信息,再利用本体的思维系统进行信息处理与加工,最终达到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的过程。封锁式与散漫式的学生不是不具有聆听的能力和习惯,他们是“不想听”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听”。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主观的“以自我中心”。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占了90%以上,他们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会让整个家庭成员都感到不安,并且半数以上的家长在做什么事情之前总是先由着孩子,所以现在的孩子容易养成凡是都我说了算,别人都得让着我。好东西都必须我先挑,我是“小皇帝”。如此下去孩子们就形成了自私、偏执的性格。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接受任何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二是客观的“教育缺失”。有些教师对聆听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总以为自己认真负责的授课,有耳朵的人就会听。其实不是那回事,聆听不是简单地心智活动,教学中不仅需要孩子们的耳朵参与工作,还必须让学生用大脑、心智意识共同参与,同时还要受到他们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四周环境的客观条件等许多因素的限制。二、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聆听聆听作为大家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的一种基本形态,人人都得有良好的聆听习惯和聆听能力。而人们聆听的能力可不是生来就有强弱之分的,是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的。这就要从小抓起,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耐心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聆听”指导。在教学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该听什么、怎么听,教师都要给出明确具体的指导。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一些聆听训练。我现在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把我指导学生养成聆听习惯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是对学生听课的心态进行指导。学生进行成功聆听的首要条件,就是学生必须有正确的聆听的心态。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聆听态度。比如有些教师习惯性地说“能说给老师听吗?”“老师没有听清楚,能再重说一遍吗?”教学方法不正确,但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很深远的。孩子们会认为老师提问的是他,他回答的是老师的提的问题,当然答案是说给老师听的,我们不有听。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聆听方法指导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在聆听他人回答问题时,自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检测过程,是对他人回答问题的对错进行判断的过程,是学习他人分析问题的思维角度的过程。特别是在聆听数学成绩滞后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你认真聆听的态度说实在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不要觉得厌烦了就放弃聆听,或未听完就匆忙下结论,而要让学生懂得只有当他人回答问题时,你要去尊重、关心、协助他思考,他人才会去关注、协助你,思考你回答的问题。老师让孩子们知道在数学课上进行有效的聆听活动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可以不听,而是把认真聆听作为学习任务每名学生必须得完成。当数学课上教师授课或者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不能简单以对或错来进行聆听,而是让聆听与思维活动相结合,进行非单一的思辨式聆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聆听。(1)讲了什么?明白讲话者表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什么。(2)收获了什么?别人的话中哪些是你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