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实验小学导学案一年级学科:数学课题1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一)课型准备课+展示课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星期主备人:学科组员:学科组长:三备人:【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本第64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懂得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教学内容提要(描述主要教学环节与内容要点)时间教学操作流程学生学习事项学生要做什么(问题、任务、活动、作业)学生用哪种学习组织形式来做(个人、双人、小组、全班)。学生用何种方式表达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教导事项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布置与指导∕讲授、提问、举例、演示、板书……);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反馈。预设点拨问题教师教学储备(相关课外知识、课内知识、探讨的重点问题)一、导入新课5分1.独立思考、个人汇报。2、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全班交流。1、复习旧知:出示口算卡片。40+3=30+6=20+4=60+5=40+30=2、出示情境图,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请你读一读。提问:根据小林所说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点拨:可以怎样列示呢?预设:25+2=()一、课外知识:美国学者富森指出掌握多位数加、减法运算的3个必要条件:第一,认识到只有同一位数的数才能直接进行加减;第二,同一位上的数的加、减与个位数的加、减完全相同;第三,“进位”与“退位”。学生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中,尽管还不接触竖式计算,但1师:25+2=()呢?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揭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也不再是通过计数来完成运算,虽然只用到2个计数单位“个”、“十”,但确实也显现出“多单位概念结构”的特征。都需要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以体会,并作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二、课内知识:结合“25+2和25+20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问题,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即几个一加几个一,几个十加几个十。三、探讨的重点问题: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二、明确目标1分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三、小组学习与展示16分1.小组合作、交流代表汇报2、小组合作、交流代表汇报布置任务+板书重点知识+点拨布置任务:1、学习25+2的计算方法。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25+2的。预设1:数数法:26、27预设2:摆小棒法:点拨1:先算5根加2根等于7,再算2捆加7根等于27.(结合小棒图点拨)点拨2:为什么5和2可以加在一起呢?预设1:因为5根和2根都是散的,不成捆的。预设2:因为它们都是在个位上的数。点拨:对,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也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同的数位)才可以相加在一起。师:所以,计算25+2可以先算5+2=7,再算20+7=27.2、学习25+20=师出示25+20计算题问:这一题同学们会算吗?也请你和你的同桌算一算,说一说。预设1:摆小棒法。点拨:2捆加2捆是4捆,就是40根,再用40根加5根得45根,2预设2:计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点拨: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3、比较25+2和25+20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请同学们观察计算25+2和25+20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点拨: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而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相同点:都是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加几个一,几个十加几个十。四、当堂检测8分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全班交流板书+辅导+检查1、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的第2题。2、完成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3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