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教育出发我的这个话题太小,我犹豫着该不该晒到大家眼前,既然话题是“幸福”,那不妨与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幸福!对于我来说并不遥远,它一直常驻在我的心里!每天一回到家,就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我就会觉得很幸福!把床单洗干净铺好,躺下去的那一刻,能闻到阳光的气味,淡淡的清香,我就会觉得很幸福!不经意间,瞥见绿草丛中一抹红、一点黄,那也是一种幸福!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的幸福在哪里呢?我常常这样问自己。记得刚任教这个一年级三班的语文时,几节课下来我懵了,上课死气沉沉,很多孩子不愿举手回答问题,这可不像一年级孩子的表现,还有十多个学生完全不能掌握我教的知识,一个简单的声母都记不住,教了十几年书,这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焦头烂额,每天一进教室,不自觉就皱起眉头,也常对学生发脾气,每天都气得头疼,一回到办公室我就开始发牢骚。一段时间过去,我觉得自己累,学生也累,这样的教学和学习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我审视自己:这可不是我的教学风格,心态出问题了,方法有待改进。于是我决定从改变自己做起,向幸福教育出发。一、转变自我心态《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教师要有静气”,为我点亮了心灯,我恍然大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需要的是平常心,也就是静气。孩子这么小,当然会有很多事情不懂,需要家长老师等长辈的指导,我小时候不也总学不好数学吗?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他们还是不谙世事的儿童,发怒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学生在家在外接触最多的就是责备与教导,但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一颗宽容、鼓励的心,让他们从你的话语与教学当中自行感悟,才能达到实质性的改变。于是我把心态放平稳,每天保持微笑走进教室,常常提醒自己:少些浮躁,多些耐心少些简单粗暴,多些温婉含蓄。二、饱满的热情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会使他的讲解充满热情。如此长期熏陶,会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缩短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学生从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学科的兴趣,这是激发和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激励自己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果面对一个缺少爱和激情的教师,学生的激情从何而来?学生的求知欲从何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教态亲切、自然,要以自身的爱去感染学生,启迪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接纳、温暖、安全的感觉,形成愉悦、平和、上进、互助的积极情感体验,保证学生的学习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喜悦愉快的心情开展每节教学活动。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如果你讲课时面带笑容,热情洋溢,就会激发学生听讲的情绪。如果你讲得幽默、生动,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了,他觉得学习轻松愉快,就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反之,上课时你板着面孔,一副威严的样子或是愁眉不展。学生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给学生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试想在紧张的气氛中,在恐惧的心理压抑下学习,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吗?当然不能。三、平等对话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纯美的生命之花,都值得细心呵护。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把信任和爱的目光洒向他们每一个人,切不可因孩子暂时的落后、不足而牢骚满腹或出言不逊。殊不知人的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伤害。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课堂的中心,都可以获得在课堂上展示风采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张扬个性的天地。教师要能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他们平等交流,给他们信任和尊重,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并真诚地给予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依靠,才能真正消除师生之间的等级感、距离感而被学生接受。四、学会包容我们要学会包容,拥有善心。学生都是尚不成熟的生命个体,容易犯些错误,甚至是旧病常犯。我们要学会允许、容忍这样的错误,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将重点放在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与改进上,而不是动辄严厉批评、呵斥。当一个孩子被教师宽阔的胸怀所包容时,他内心产生的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