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梁烽(金沟中心校甘肃·兰州730060)摘要在当今课程改革之下,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层出不穷,但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了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教学课堂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其有效性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强调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交流中不断生成,同时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师生和谐相处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愉悦地学习。(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管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学习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应注重运用一些策略或技巧建立良好的常规,目的在于要学生能过专心于课堂活动、能够自我管理、能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二、合理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教师成为主导,并非主宰。教师虽然仍要实际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样,成为对话者,不同只在于教师安排“话题”,艺术地控制着教学过程。应该说,参与互动式教学在技术难度上远远超过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更为重大。三、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贪多嚼不烂,奢望一口吃成个胖子的现象还是相当多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内容求多而忽略精当。在实际教学中习惯于铺天盖地的教法,面面俱到,生怕漏了这点,忘了那点。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一篇课文,可教的知识点很多,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呢?(一)教师要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充分认识课文的特点,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去定位课文内容的价值和地位。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再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抓住教学的主线,对所教内容进行“深加工”,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学得适合,学得透彻,学得有深度。(二)教学内容要简约。每一堂课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取舍。根据自己教学设计的需要,能突出中心的、重点的一定要取,保留精华,反之与主题无关的、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不能为自己教学服务的、不能突出重难点的则要舍。对于课文重难点的突破,或抓重点词句,或抓经典评论,或抓课文的插图,或抓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进行拓展。四、教学方法的合理取舍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实方法手段是服务于内容和目标的。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作如下尝试:(一)创设情境学习策略创设学习情境策略,即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的策略。情境创设的手段多种多样,图片、录像、幻灯片、电脑显示、演示实验等都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二)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