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假如》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简析:《假如》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设计意图:1、“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3、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仿写创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2.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仿写创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词语。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我们所学的词语吗?假如你记得请你大声读一读,如果你不记得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跟着其他同学读一读。2.表扬:同学们读得很棒,相信大家再读这篇课文一定更好,请大家拿出书,一边读一边思考:假如有了马良的神笔,小作者准备给谁画什么?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勾画答案。(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二感知全文1、打开书108页,生自由读课文。划出这个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2、提问题:假如有了马良的神笔,小作者准备给谁画什么?(生回答,师边贴画)三、学习第一节1.师:小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想不想知道呀?那我们分小节来看一看,先来学习第一小节。2.请学生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展示)问:谁能告诉大家作者为什么给小树画太阳?是呀,这是怎样的一个冬天?从哪一句看出小树寒冷的?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寒冷中的小树,你们现在就是一棵小树。3.师引导:(音乐)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寒冷的北风吹到大家脸上、脖子上凉凉的,小树们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看哪一棵小树最像?来演一演小树是怎样缩着身子的?轻轻叹息的?(PPT图片及音乐)问:看这位同学演得很像,我来问一问你,小树小树,请你站起来,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4.总结: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小树最需要温暖的太阳,瞧,温暖的太阳来了,小树又能快活的成长了,(PPT展示)我们也要像小树一样坐直。问: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对太阳到来都能听出小树的感谢,让我们带着感谢之情齐读第一小节。谁想把温暖的阳光送给小树?谁来读一读?表扬:真棒,小树听了你的朗读一定很开心的。让我们一起把温暖送给小树,齐读。四、学习第二小节1、师:好了,大家看这里,这课小树在温暖太阳照耀下已经茁壮成长,长成了一棵大树,小鸟一家就住在这棵大树上,(PPT小鸟唧唧咋咋音乐)这天,鸟妈妈一早就出去了,现在还没回来,咿?看小鸟们为什么都张开了嘴巴?它们想怎么样?2、师:恩,看出来了,这是一群等待食物,等待妈妈的小鸟,小鸟等得太可怜了。请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话(鸟妈妈再也不用。。。饿得哭泣)3、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4、师:看来大家和小作者想的一样,都想到一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