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研究课程:旅游文化研究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13310366姓名:段凤艳指导老师:李刚教授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研究摘要: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历史建筑和遗迹较集中且完整地保留了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宝贵则富,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迫切任务。天津五大道是中国众多历史街区的典型代表。五大道是近代中国中西文化冲突又融合的一个典型的载体,是天津都市文化开放性的一个象征,也是近代天津发展史一个琳琅满目的博物馆。本文以天津五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五大道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丰富旅游功能、加大宣传意识和提高民众参与意识等对策以促进五大道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最重要历史地段,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部的更新具有特殊性。首先,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一部份,承担的城市功能也必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而不断变化。其次历史街区由于重要的历史价值存在,更新当中必然受到保护要求的严格限制[1](李哲,2009)。天津近代历史街区特殊的近代历史背景,造就了其与中国历史传统风貌街区和民族地域特色街区完全不同的风貌和内涵[2](杨颖,2010)。五大道地区是天津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就单个街区来讲,其历史建筑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天津首位。狭义的“五大道”是指在天津市中心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广义上讲“五大道”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其范围是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以西的长方形地段。包括成都道、马场道、大理道、常德道等20余条道路,面积1.28平方公里,房屋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这里共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具有各国风格的房屋2000多所,总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从有代表性的230所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来看,英式89所、意式41所、法式6所、西班牙式2所、庭院式46所、公寓式40所、西式平房5所、中西合璧式1所。各种风格的建筑汇集一街,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但是面对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正迎来日益严峻的考验。五大道的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文献综述1、国外对历史街区的研究国外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更多关注在城市复兴或城市规划的大背景下,历史街区的全面更新和综合开发研究。英国的StevenTiesden在其《RevitalizingHistoricUrbanQuarters》通过对一系列来自北美和欧洲的案例的分析,展示出多样性的历史街区振兴策略及其成果,介绍了以场所和地区为指向的各种城市设计与规划方法[3]。历史街区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而且是在遗产旅游研究的范畴下进行的,关注的视角往往是具体个案,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尚未构建起来[2](杨颖,2010)。从国际上普遍的学术观点来看,历史街区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遗产旅游[4](张萍,2012)。加拿大的AnneDrost(1996)通过对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的总结和分析,认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规划及政策消除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指出遗产地发展可持续旅游业的两个途径:教育与调节[5]。意大利JanderBorg;PaoloCosta等(1996)研究认为遗产城市在吸引许多游客的同时,产生了收益与损失[6]。荷兰的AntonioPaoloRusso(2002)研究了遗产城市中旅游发展的“恶性循环”现象: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1期理论,旅游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可控制地会衰落[7]。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对于具有遗产价值的资源来讲更为重要。新加坡的Teo,Peggy;Huang,Shirlena(1995)通过对旅游者和本地人的调查,指出旅游者被认真修复的旧殖民地的传统建筑所吸引,但保护工作的“博物馆化”并不能真正保护当地的遗产[8]。2、国内对历史街区的研究2008年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