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李晖第第55讲讲第第55讲讲换土垫层法换填垫层法土的填筑土的压实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二灰、粉煤灰、高炉干渣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填法。•定义:§2.1换填垫层法•《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G79-2002中规定:4.1.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二灰、粉煤灰、高炉干渣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填法。•适用性:§2.1换填垫层法•通常基坑开挖后,利用分层回填压实,也可处理较深的软弱土层,但经常由于地下水位高而需要采用降水措施;坑壁放坡占地面积大或需要基坑支护;以及施工土方量大,弃土多等因素,从而使处理费用增高,工期延长,因此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米以内。但也不应小于0.5米,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或土质较好场地,一般坑壁可直立或边坡稳定时,处理深度可限制在5米以内。“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与“浅”----到底是多少米?在实际工程中,什么情况下优先选用该法?•适用性:§2.1换填垫层法2垫层设计(掌握)1、垫层的厚度的确定2、垫层宽度的确定3、垫层承载力的确定4、沉降计算软基换填路段(2米片石垫层+砂砾换填+土工格栅)通常基坑开挖后,利用分层回填压实,也可处理较深的软弱土层,但经常由于地下水位高而需要采取降水措施;坑壁放坡占地面积大或需要基坑支护,以及施工土方量大、弃土多等因素,从而使处理费用增高、工期拖长,因此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也不宜小于0.5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处理深度砂垫层的厚度设计(砂石、碎石)垫层砂垫层厚度z应根据砂垫层底面下卧层的承载力及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确定。按下卧层的承载力确定b回填土B=b+2ztgdzPZ+pCZfz填zpCZpCD•各参数的计算砂(砂石、碎石垫层)PZ+pCZfzztgbbppcz2)(zPpcdcz填条形基础矩形基础,平面分布)2)(2()(ztglztgbblppczfz-经深度修正后的垫层底面处软弱下卧层土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2.4垫层施工(掌握)1砂和砂石垫层1.1材料要求:1级配良好,不均匀系数不小于10;2以中粗砂为主,可添置少量碎卵石但要分布均匀,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1.2施工要点1施工中关键将砂加密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2铺筑前,应先行验槽。浮土应清除,边坡必须稳定,防止塌土;3人工级配的砂石垫层,应将砂石拌和均匀后,再进行铺填捣实;4捣实砂石垫层时,应注意不要破坏基坑底面和侧面土的强度。因此,对基坑下灵敏度大的地基上,在垫层最下一层宜先铺设一层15~20cm的松砂,只用木夯夯实,不得使用振动器,以免破坏基底土的结构。1.2灰土垫层1.2.1材料要求:1石灰与土体积2:8或3:7,宜用粉质粘土;2石灰采用熟石灰不得含有过多水分,粒径不得大于5mm;3一定范围内,灰土强度随石灰增大而增大;4二灰垫层强度更高。1.2.2施工要点1施工时,应将灰土拌和均匀,控制含水量,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其方法为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这时,灰土基本上接近最优含水量;2夯实后灰土3d内不得受水浸泡;3掌握分层虚铺厚度1.3碎石矿渣1碎石和矿渣有足够的强度,变形模量大,稳定性好;2垫层本身还可以起排水层的作用,并加速下部软弱土层的固结。1.4粉煤灰垫层1虚铺厚度和碾压遍数应通过现场小型试验确定。若元试验资料时,可选用铺筑厚度200~300mm,压实厚度150~200mm;2施工时宜当天铺筑,当天压实。若压实时呈松散状,则应洒水温润后再压实。若出现"橡皮"土现象,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