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炼字、炼句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炼字题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炼字题的失分情况,进而归纳错误原因,正确掌握解读诗歌题的方法。2、在分析诗歌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炼字题型的解题技巧,指导学生学会炼字题的答题规范。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对重点字的正确赏析理解诗意,准确把握情感。2、掌握炼字题型的答题规范。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如何读懂诗歌,体悟“诗家语”。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赏析,整体解读文本。2、解读诗歌中注意学生的课堂生成,针对个性化的解读进行纠错指导。3、指导学生学会并熟练运用诗歌炼字题规范的答题步骤解题。学情分析:高三496班,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有高分学生。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PPT)2、学生学案。教学用时:1课时一、导入炼字,指锤炼词语。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库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在古代诗歌中,古代诗人非常讲究对字词的推敲,这实际上就是说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是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言精神。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诗》中曾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以说,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耗费了诗人的创作心血,可以说得来不易,所以说诗歌语言一字值千金也不为过,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诗歌中,注意品读诗歌中诗人用字的妙义。二、展示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对重点字的正确赏析理解诗意,准确把握情感。2、掌握炼字题型的答题规范。三、课堂现场纠错、总结错误类型。例题: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首先展示错误答案,由学生课堂上讨论、查找问题、指出错误。)错误答案展示:三、四句描绘了愤怒的波涛顷刻席卷了沙滩,声音之大如同十万军马嘶吼一般的场景。“卷”是席卷的样子,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势汹涌的样子;“吼”是嘶吼,用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音之大,气势的宏伟,烘托出紧张雄浑的气势。(现场纠错,找出问题后,教师总结注意事项,并且强调解题思路)参考答案展示:“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颔联运用比喻描绘风雨之势,暴雨像怒涛汹涌顷刻间席卷沙滩,风雨之声像十万军众发出的怒吼像瀑布轰鸣。两词渲染了农村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2)答题模板总结[提问方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诗中的某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教师归纳设问类型:直接鉴赏类3、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教师归纳设问类型:找出关键词并鉴赏类5、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教师归纳设问类型:比较鉴赏类[答题范式]1、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2、描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形成语言范式:*字用得最好。……(解释此字在文中的含义),它运用了……的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景、物、人)的形象,描绘出一幅……的画面,烘托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情感。四、典例示范。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动作描写。(释含义)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景象)3、只一“看”字,就淋漓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依依惜别的深情。(点情境)五、课堂演练。早发①晚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