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生活性”是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品德与生活追求的是从儿童的整体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活动性”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新课程标准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倡导教师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但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道德认识模糊,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