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性溃疡及溃疡穿孔2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一、概述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病理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六、诊断七、鉴别诊断八、并发症九、治疗3一、概述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4流行病学全世界约有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duodenalulcer,DUgastriculcer,GU比例3:1好发年龄青壮年:比DU晚10年5二、发病机制6三、病因消化性溃疡HP感染胃酸胃蛋白酶药物胃和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心理遗传吸烟饮食71、Hp(helicobacterpylori)感染幽门螺旋菌(HP)感染:十二指肠及胃溃疡,分别有90-100%及80%─90%的患者会合并有HP的感染,可见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8毒力因子空泡毒素蛋白VacA细胞毒素相关旦白CagA•鞭毛--动力作用•粘附因子--定植作用(黏膜上皮表面和黏液底层)•尿素酶--毒性作用•粘液酶--降解粘液脂多糖--内毒素特性作用•脂酶和磷脂酶A--降解脂质和磷质防御因素促胃液素胃酸侵袭因素消化性溃疡Hp致病机理9盐酸降解蛋白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侵袭粘膜胃酸胃液PH>4胃蛋白酶失活平均基础酸排量BAO最大酸排量MAODU>正常人GU=正常or<正常2、胃酸和胃蛋白酶10胃酸和胃蛋白酶壁细胞总数壁细胞敏感性胃酸分泌负反馈迷走神经张力胃酸DU11某些药物的使用:其中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最大的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芬必得、地塞米松、强的松等。3、药物12多有家族史,有人统计O型血型人群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于其它血型的人群。4、遗传因素135、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胃排空十二指肠球部酸量DU粘膜损害胃排空促胃液素胃酸GU反流胆汁胰液卵磷脂粘膜损害146、应激和心理因素应激溃疡心理变化溃疡外伤、烧伤、休克、脑血管意外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157、其他危险因素吸烟喝酒浓茶咖啡16气候变化热冷诱因17春天秋天冬天尤其季节交替之际诱因18三、病理好发好发好发胃窦小弯19四、临床表现特点慢性反复发作周期性节律性疼痛与饮食有关发作与缓解期交替,发作有季节性病程达几年,甚至十几年20主要症状上腹痛•部位:上腹部、剑突下,疼痛区域多较局限,直径约为数厘米。偶尔可放射到背部、肋缘和胸部。•性质:钝痛、灼痛、胀痛•程度:隐痛或剧痛,强度与溃疡大小无关,主要和患者的痛阈和对疼痛的反应性有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缓解方式:服抗酸药、进食21疼痛多在餐后0.5—2小时发作,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为餐后痛,规律是:进食→疼痛→缓解→→GU的节律性22疼痛多在空腹时发作,一般在餐后2—4小时为多,进食后缓解,有饥饿痛、夜间痛。其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DU的节律性231、恶心、呕吐、嗳气、反酸2、腹胀、胸口有烧灼感伴随症状3、食欲不振24体征溃疡活动时剑突下有一压痛点缓解时无明显体征251、无症状性溃疡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3、复合性溃疡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15%~35%疼痛多无规律,厌食、恶心、呕吐、贫血突出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26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4、幽门管溃疡缺乏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餐后上腹痛,制酸效果差,易出现呕吐(幽门梗阻)27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5、球后溃疡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夜间痛和背部痛多见,药物效果差,易出血。球后28五、实验室检查•Hp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胃液分析•血清促胃液素测定•X线检查•胃镜确诊29HP检测侵入性非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粘膜涂片染色镜检13C-UBT或14C-UBT血清学试验HP的检测30快速尿素酶试验原理:Hp分泌的尿素酶使试剂中的尿素分解成NH4及CO2,NH4呈碱性,可使试剂中的酚红变红色。3114C-UBT原理:口服14C标记的尿素后,Hp分泌的尿素酶将被标记的尿素分解成14C标记的CO2,测定呼出气中14C-CO2即可判断有无Hp感染。32粪便隐血试验活动性溃疡素食3天后,OB+持续OB+可能有癌33胃液分析•胃液分析对消化性溃疡诊断价值不大。•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60%胃泌素瘤34血清促胃液素测定•对消化性溃疡诊断价值不大。胃泌素瘤促胃液素胃酸35X线钡餐检查正常胃体小弯溃疡:口部光整,并出现项圈征。36龛影周围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