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直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1.知识与技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理解什么是参照物。理解什么是速度以及如何使用、计算。2.过程与方法观察物理运动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阅读“科学世界:超声波测距”的内容,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可以计算距离的原理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以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1.参照物2.如何计算平均速度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计算方法本节导航本节导航什么是参照物?什么是平均速度,怎么计算呢?什么是参照物?分析分析::从公式V=s/t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理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思考:平均速度怎么试验测量?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取,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1.参照物一定要记住,通常为地面,当题目中给出其他参照物时一定一题目为准怎么计算平均速度(2)猜想:直接用v=s/t计算。要以地面为参照物才行。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才能用公式计算。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1)提出问题:2.如何计算平均速度(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图1.4-1(4)实验步骤:a.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b.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c.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d.将金属片移植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e.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平均速度不是只用v=s/t计算,当遇到变速运动时是不可以计算出准确的速度的。(5)分析论证:扩展性实验: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如图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实验装置计算机把在不同时间测出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显示在屏幕上(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我们就可以直观的看出物体的速度是增大的、减小的还是不变的。参照物: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取,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名词解释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用公式表示就是v=s/t。思考:思考:变速运动中有变速运动中有固定的计算公固定的计算公式吗?式吗?如果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知道公式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另一个物理量。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s/t来粗略的描述运动的快慢。结论:小结小结1、参照物: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取,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用公式表示就是v=s/t。巩固练习巩固练习相距4500米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是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半分钟有一辆货车从甲站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开往乙站,共开出50辆;与第一辆货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客车从乙站出发,匀速开往甲站,若客车速度是货车速度的两倍,那么客车途中遇到第一辆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