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生本课堂“生生、师生互动”有效性策略初探吕承玲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特别在“三学小组”教学模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小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相互提高。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提高生生、师生有效互动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一、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个性、智商、爱好、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查,搭配较为合理为前提,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学生合作的好坏、效果取决于教师设问题设计的精准有直接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所教教材把握到位,然后要对班级每一名学生的认知能力、爱好、思维能力等等方面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你设计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不同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学习的方向,才会主动学习,遇到问题才会想方设法与小组成员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时我就会思考:前置学习每个学生该完成什么?在互学中围绕重点、难点之处我该设计哪些有深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能通过哪些渠道解决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障碍?只有这样深思熟虑后,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才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二、小组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更能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生本课堂小组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迪,他们的思维空间更容易打开,思维的方式更活跃,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更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开展自学、互学时,总是要求每一名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语段、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悟,并且要在书中做好批注,决不允许信口开河,说的不着边际。避免学生那种摸不着、看不见的空洞感受。哪怕只有一点感受,也要抓住本文谈真、谈实。长期训练,学生那种有理有据、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就会令每一名学生钦佩。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共同共同提高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外,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它包括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交往及学生群体与教师的交往。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可给与适当的点拨。这是可能会有思维敏捷的个体悟出答案,也可能仍然需要群体的合作探讨。教师此时应关切地投入到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与个别点拨。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了教师出示的三个学习任务:认真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习提示:学习勘测线路时,抓住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习开凿隧道时他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来。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各小组只选一个方面去学,先在书中做好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长安排班级展示顺序。这三个学习任务教师都给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他们找相关的语句,批注感受,很快自学任务完成,进入小组小展示活动。只见他们一会儿笑容满面,一会又争论的面红耳赤。我知道他们遇到问题,但并不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静静的听取他们各自的观点,寻求他们的共性问题,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