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文《月光曲》二、执教教师:桂林小学三、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2.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难点: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2、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并板书课题:26月光曲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3、简介贝多芬的生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主要写什么?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③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①认读生字新词。A、词语幽静清秀陌生纯熟清幽琴键波涛起伏霎时恬静波涛汹涌陶醉入场券B、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传说(zhuànchuán)弹琴(dántàn)朝着(cháozhào)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4.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四、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以下段是什么关系?(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五、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2—5自然段。(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a.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得不熟练。)b.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不是的。“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1)默读6—8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4)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3.学习第9、10自然段。(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2)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