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西北师范大学靳健12345退出67891011退出第一章1992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语文学科、语文课程2000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一、题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二、语文课程的性质(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涵义。(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三、语文课程的地位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1.表达了义务教育的平等的理想。2.揭示了语文课程的阶段特点。(二)语文素养的基本点1.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文知识4.语文能力5.培养语感6.发展思维能力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一)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的独特、多元反应的有机结合。(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整体感悟的有机结合(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必然性1.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学习方式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二)在语文教育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及其支持性条件1.伦理基础2.教育技术支持(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关系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独立的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并列。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种课程具有独立性、统整性、学际性、开放性、弹性、主体性、合作性、现实性等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主体的课程。(1)按课题分类,可分为国际理解、环境教育、信息教育、福利教育等。(2)按活动分类,可分为讨论、演讲、辩论、参观、访问、校园活动、地区活动、同伴生活等。(3)按活动成果分类,有文字类、口语类、图表类、实物类、体验类等。(一)什么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的语文课程则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强调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