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教学的评价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使得教学评价的功能产生了重大的转变,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教师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课堂参与注重过程多元评价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形成新的评价理念,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为主要目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一、课堂参与,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合理的评价能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的学习状态。这种评价应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优秀答案的鼓励,当学生的回答比较精彩或有一定的独创性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意,甚至还可以让其他学生为这位学生鼓鼓掌,表示祝贺!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在课堂上也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长期努力对他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当然,与此相反,对于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教师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这些学生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在他们心理上大都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羞于开口,不愿动脑筋。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是创设好的课堂气氛,鼓励他们多读多说,更应该寻找他们课堂表现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丁点,我们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被老师忽视的对象,同时也就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当学生羞于开口表达的时候,教师就更应该创造课堂参与的机会,给他们以参与的信心。如学生对于课文复述、内容概括等语言表达方面的课堂要求往往显得相当被动,这时教师不能急于批评,可以先让学生自我表述,再在组内交流,教师巡回了解学生情况,对于不能很好表达的同学,教师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当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不够肯定时我们就应该给他以鼓励,并作出恰当地评价,提示他哪方面的理解比较深入而哪些方面还要作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做到“心中有底”,也就敢于开口表达,慢慢就养成敢于开口,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会从中得到巨大的发展。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的天性。”,“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他们尽量伸展。”教师就应该通过恰当的评价,使学生把自己的好的方面充分展示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心里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也能行!二、注重过程,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1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单纯地给学生以传统的终结性的评价,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说”的能力,因为书面表达可以深思熟虑,可以反复修改,而口语则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因此口语训练能提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朗读课本内容,着重从朗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