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难忘的一节课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⒈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⒉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板书:《难忘的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⒈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⒉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学,交流体会。(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预设:①课件出示: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A、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B、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C、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D、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名读,齐读。②课件出示: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A、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B、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C、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D、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引读、评读。③课件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A、“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B、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C、“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D、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自由读课文。⒉出示课件:台湾风光、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