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题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三个实验,为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我设计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让学生亲身设计、亲身操作、直接感悟。在“电磁感应”教学中,要取得教学的成功,首先是要讲好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条件。由于“电磁感应现象”是一个新概念,且是学生初次接触到“动变过程”。为了避免学生感到抽象和难于理解,应尽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课题,通过边分析、边实验、边引导、边总结的探究方式,使学生在建立新概念时,思维也得到发展。以下是我的教学思路:1.演示“电磁感应”现象,揭示“电磁感应现象”的特征。2.联系上一章学过的“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把“电磁感应”产生条件上升到“磁通量变化”。3.通过作图和推理,讨论“磁通量变化”的类型。4.小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条件。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经历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各种实验现象,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想方法。认识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探究过程;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四: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条件的归纳总结。五:教学资源:电源,电键,导线,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六: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内容一、导入新课前面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奥斯特梦圆“电生磁”及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成功属于坚持不懈的有心人!法拉第经过十年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这节课我们就来沿着法拉第的足迹重温他探究的这一伟大创举!本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一下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条件。1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内容二、新课教学(一)提出问题(二)制定方案与实验探究问:用怎样的实验可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呢?实验一、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根据给定的器材,如何设计实验让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分组设计,讨论归纳,得到具体的实验步骤。归纳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类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和导体棒组成闭合回路,如图所示.1、导体棒平行于磁感线方向运动时,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是;2、导体棒垂直于磁感线方向运动时,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是;3、导体棒运动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不垂直时,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是;4、导体棒静止不动时,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是。(二)实验探究结论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内容在刚才的实验中,导体棒是运动的,如果导体棒不动而磁体运动,电流计的指针是否也会偏转呢?实验二、磁极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由给定器材设计实验。分组设计,讨论归纳,得到具体的实验步骤。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让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1、将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螺线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的偏转情况是;2、将条形磁铁的N极从螺线管中拔出时,观察电流计的指针的偏转情况是;2G_+G_+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内容不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也就是说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设疑:如果导体和磁体不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中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实验三、开关通断时产生感应电流由给定器材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螺线管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螺线管B的两端连接到电流计上,把螺线管A放在螺线管B的里面.如图所示。通过这个实验你又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在实验中导体和磁体间没有相对运动,也产生了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首先从电路来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