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24平邑实验中学张忠丽平邑实验中学张忠丽20132013年年1010月月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关系。(2)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并会利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2)认识极限思想,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刘徽及“割圆术”,学习他在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2)经历观察、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学习目标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中的规律也是简单的,所以对事物的研究,往往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进而认识复杂的规律!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vt结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象中矩形的“面积”。tvOvtx12/25/24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vtOtv0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2/25/24表中记录了一辆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位置编号012345时刻t(s)00.10.20.30.40.5速度v(m/s)1.01.41.82.22.63.0思考并讨论:如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估算小车前0.5s内的位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v/ms-1Ot/s3.02.62.21.81.41.00.10.30.20.40.5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v/ms-1Ot/s3.02.62.21.81.41.00.10.30.20.40.5v/ms-1Ot/s3.02.62.21.81.41.00.10.30.20.40.5v/ms-1Ot/s3.02.62.21.81.41.00.10.30.20.40.51.00m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夹梯形的“面积"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山东人,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首创了“割圆术”,并用“割圆术”求出圆周率π为3.14。r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tOtv0vv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夹梯形的“面积"t2vvx0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由公式计算的位移=实际位移实验目的:思考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V0,v,tX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这些物理量呢?光电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气源带遮光片的滑块气垫导轨x末速度v初速度v0t数字计时器示数•“1”:遮光片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t1•“2”: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t•“3”:遮光片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u1”:遮光片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0•“u2”:遮光片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A”:遮光片在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加速度a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实验步骤1.由刻度尺读出实际位移(注意估读及单位)2.打开数字计时器,调节“功能键”使“a”灯发光3.打开气源,由导轨高的一端释放滑块(使有遮光片的一侧靠近光电门)等滑块到达另一端前并及时取下滑块,并关闭气源。4.记录所需数据(注意单位)填入表格,若需重复实验,按一下清零键即可。5.实验完毕,关闭所有电源6.利用计算出位移与测量值比较。t2vvx0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位移公式:2.对位移公式的理解:2)适用条件必须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公式包含4个物理量,知三求一;其中υ0、α、x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υ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a取负值.2021attvxx=180mt=12sa=1m/s2例例11:一辆汽车以:一辆汽车以1m/s1m/s22的加速度行驶了的加速度行驶了12s12s,驶,驶过了过了180m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思考:汽车做什么运动?哪些条件是已知的?需要求什么?如何求解?典例探究解:由得:2021attvxattxv210m/s9m/s12121m/s121800v代入数据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为9m/s规律总结:先根据题意分析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出基本公式,得出要求的物理量,代入数据求解(注意单位)。x=?学以致用若将笔下落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10m/s2,人的反应时间最小为0.1s,那么释放时笔的上端点到乙同学手的距离小于多少可以保证对方抓不到?解:已知v0=0,a=10m/s2,t=0.1s代入数据得x=0.05m=5cm即笔的上端点到乙同学手的距离小于5cm可以保证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