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考察交流收获和启示作者:窦兴文来源:庆阳一中点击:3699更新:2014-11-112014年10月20日到11月1日,我随省教育厅第一批“甘肃名校长赴江阴有关学校学习考察交流团”在江苏南菁高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考察。在此期间,全程参与了南菁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度研究和解读了南菁高级中学历史和发展现状。收获颇大,感触很深,所看、所思、所获对于进一步办好庆阳一中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一、几点收获两周的全方位学习考察交流,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理想课堂的打造、校本课程的开设、德育品牌建设、立德树人的举措等好多方面都进行了对比性的思考,收获很多,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校园建筑风格和布局构成了立体化的校园育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用学校文化培育学生精神气质效果显著。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从南菁书院至今有132的历史,新校区占地308亩,12万平米的校舍建筑,青砖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既恢弘大气,又古朴典雅。校友沈鹏先生、黄炎培等题词和古今文化名人大师的笔墨构成了南菁的文化核心,沈鹏艺术馆、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艺术馆成为南菁文化的标志。我们刚进校就随学校接待处郭主任进行参观,两个小时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置身一座文化的园地、艺术的殿堂。小桥、流水、湖泊、钟塔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宗棠古井、书院碑廊、正学亭、书味亭等学校文化景观与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相映生辉,整个校园散发出醉人的书院气息。生活、工作、学习在这样一个融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文化圣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享受,这样的环境会潜移默化,陶冶情操,能使人的心胸宽阔、人格高尚。所以,南菁的校园是人格教育和文化自觉的圣地。跨越三个世纪的南菁文化积淀支撑着“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办学理念。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称赞南菁是“最具中国情怀的学校”。(二)校长的办学理念先进,课程领导力超强,办学视野宽阔,人格影响力强大。大家都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南菁高级中学的确是这样!语文特级教师杨培明校长的一节全校公开示范教学《像山那样思考》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回忆,整个过程显示出了校长站在了全校正在推进的理想课堂的制高点,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体现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这样一所全国名校,短短5年时间接待了500多批2万人次参观考察的校长,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常年坚持任课,令我敬佩。评教过程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畅所欲言,校长虚心接受不同意见,足见其人格魅力高尚。杨校长即席给我们考察组的成员介绍了南菁高级中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1小时40分钟的情况介绍,信手拈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记忆力非凡,饱含感情,处处显示对学校的热爱。让我们在场的所有校长(包括河南的6位校长)大开眼界,赞叹不已。也让我们明白了南菁高级中学这所享誉国内外的江南老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焕发出青春活力的根本所在。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思想领导、行政领导、学术领导融为一体,学术领导凸显了专家治校的优势。(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科学,措施到位,效果明显。在新课程背景下,几乎所有学校都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撑点,但苦于走不出传统思维的桎梏,南菁中学寻找到了突破点。杨校长讲:“校长的首要使命就是促进教师发展”,校长是这样讲的,学校也是这样做的。南菁中学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学科发展三年规划,以特级教师和具有正高职称的老师为依托,组建名师团队工作室,要求每个教师填写三年专业发展的远景,在摸清现有专业底子的基础上确定三年之后发展到怎样一个水平。充分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每个学科每周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评教观点可以公开发表,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备课组活动有统一的时间,主要讨论教学进度、自编讲义资料、课时分配等,不允许教师单干,着力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把名师的教学智慧通过这样的形式分享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教研组长定期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用多媒体展示,接受评议,督促落实。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