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摘要:我们知道在人的一生中德育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新时代的教师不但会教书,更要会育人。只有育好人了,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成长,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奠基和引导作用关键词:德育奠基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以满腔的热诚对待教育事业外,还必须高标准的严格树立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人格的学生。鲁迅曾经说过:要想拯救一个人,首先必须拯救这个人的思想。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呢?我认为一个教师能耐心的去说导一个学生,感化一个学生,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1)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小学生处于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也是人格和人的基本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事物真善美的的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首先要成人,才能成才。只有把人树立好了,他才能从根本上向好的方面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该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老师就是学生的镜子,你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效仿。我们要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下健康的种子。(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催化作用。一个老师他以满的热诚投入工作,以耐心的态度去说导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感化学生,就会让学生爱上老师,从而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去更加努力的学习。(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修正作用。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职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是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4)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