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传染病结核病第二部分护理课件•结核病的病理机制•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目录CONTENTS01结核病的病理机制结核病的发病机理010203结核菌感染免疫反应组织损伤结核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繁殖并侵犯组织。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较弱,导致结核菌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繁殖。结核菌侵犯的组织发生炎症、坏死等病理变化,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结核病的病理过程感染期活动期静止期结核菌感染后,人体开始产生免疫反应,此阶段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感染后数月至数年,结核菌繁殖活跃,引起组织损伤和症状加重,需要治疗。经过治疗,结核菌被抑制或清除,症状缓解,但病灶可能仍然存在。结核病的病理类型01020304原发性肺结核血行传播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菌侵入肺部后,在肺内形成原发病灶,并可能累及淋巴管和淋巴结。结核菌通过血液传播至肺部和在原有病灶的基础上,结核菌重新繁殖并侵犯肺部或其他器官。结核菌侵犯胸膜腔,引起胸膜炎症和积液。其他器官,形成散在病灶。02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盗汗多为长期午后潮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如持续不退,应警惕结核病可能。由于结核菌毒素的作用,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劳感明显。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重可能会明显减轻。夜间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常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咳嗽胸痛多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如合并感染则痰量增多,呈脓性。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咳嗽时加重。咳血呼吸困难约1/3的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咳血,多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加重。结核中毒症状结核性变态反应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等结核性变态反应。如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其他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易怒、焦虑等。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03结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持续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性治疗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阳性。对高度怀疑结核病的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若有效则可诊断为结核病。鉴别诊断肺癌其他疾病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肺部肿块,需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如肺栓塞、肺水肿等,需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肺炎肺炎患者通常有高热、咳嗽等症状,X线检查显示肺部炎症,但抗感染治疗有效。诊断方法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这是确诊结核病的主要方法,通过收集痰液进行涂片或培养检查。通过支气管镜采集支气管分泌物或肺组织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局部反应,有助于诊断结核病。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的优点。04结核病的护理与预防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环境卫生确保病房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减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环境,包括床单、被褥、少病菌密度。家具等物品。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咳嗽、咳痰、胸痛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避免呼吸道堵塞。疼痛护理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结核病的预防知识,提高预防意识。鼓励适龄人群接种卡介苗,提高机体免疫力。接触者追踪隔离措施对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进行追踪观察,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病例。对确诊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传染源的传播。05结核病的治疗与康复治疗原则与方法早期治疗全程治疗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可以减少传染性,提高治愈率。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不可随意中断,以免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适量用药采用多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