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一中2014年“个人课题”申报表编号:10姓名王联虎所在学校三张一中申报课题类别文科综合(历史)性别男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科历史文化程度本科职务副校长电话13196336989课题名称初中历史学科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①“有效作业设计”:是指在教师学习课标、教材,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通过分类作业训练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情况,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②策略研究:“策略”就是根据教材因素,学生实际而采用的方式方法。“策略研究”就是为创设学生主体活动的情景,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地获取知识而运用方式方法的研究。二、理论上主要依据:(1)启发式原则: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任何学习活动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而启发的标志在于,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2)循序渐进原则,主张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3)因材施教原则:按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为什么研究)1、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和教材,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业的内容应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应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手段应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2、研究意义:长期以来,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辛苦。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是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它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人生需要。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1)课内练习设计体现多样化、兴趣化、层次化。(2)课外作业形式为调查性作业、操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应用性作业。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怎样研究或怎样解决该问题)一、研究方法:1、归纳法2、综合法3、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经验及时总结,及时交流、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二、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2、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深入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研究,通过调查、实践,找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讨活动,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资料。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举办校内展示活动,举行成果汇报交流会。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于2011年10月之前完成结题报告。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研究的结果是什么与怎样保证研究)一、预期成果:1、整理学习笔记,撰写相关论文和各种报告。2、编写有效作业设计。3、形成研究报告。二、实施课题的保证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观摩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