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体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及表达效果;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对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理清文章结构,简洁概括蝈蝈的几个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对文章生动语言的体会,能学以致用。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要点:1、课程的导入,引出文章开头的特点。2、通过对法布尔的简介和《昆虫记》的介绍和文中观察蝈蝈捕蝉的经过来说明法布尔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3、通过百度百科中对蝈蝈的介绍和课文的介绍,突出文章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4、小组讨论找出蝈蝈的特征。导入: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大姐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做饭香又甜,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弟弹琴夜黑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动物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四弟。(板书绿色蝈蝈。作者)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快速感知,找出蝈蝈特点。你们是通过什么来猜测这些动物的呢?对了,它们的特征。那么请你们快速阅读,分小组讨论,找出文章中作者从几方面描写了蝈蝈,并说明各个方面的特点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从部位、特点、别称、说明方法来概括。(二)、聚焦文本,巧析文章开头讲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几幅图,更直观的了解一下蝈蝈。(PPT)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从图片中看到的蝈蝈的外表特征。2、文章中又是怎么来描写蝈蝈的外表特征的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3、对比你说的外貌特征和作者的,谁的更好呢?为什么?这么美的主人公,它是怎么出场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默读文章,回答文章是怎么安排蝈蝈出场的?思考这样安排的好处。二、品析语言、感受作者情感。默读文章,从文章中勾画出你最喜欢句子,并分析原因。从百度百科中对蝈蝈的描述和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分析。百度百科中蝈蝈:蝈蝈是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生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是它们自保的方法。保护色也是蝈蝈的自卫绝招,由于蝈蝈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加上有些外观会拟态树叶或枯叶,天敌很不容易一眼便发现它们的行踪。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为生,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事类(再找些)课文中:叫声,蝈蝈在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入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笼中的囚犯,麻烦---喂他莴苣,发现它只吃了一点---思考是不是喜欢吃鲜肉----蝉喂养,发现它比较喜欢吃肚子-----思考是不是喜欢吃有甜的---实验(喂他水果)----不能吃蝉肉的时候也吃昆虫----吃青草----甚至吃自己死去的同伴-----贪婪。透出了善于观察和对真理不舍得探索精神。对比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种描述呢?为什么?读到这里你们会发现作者对蝈蝈的观察是多么的仔细。语言的描述是多么的生动,文中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曾经说过“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唯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中最多姿多彩的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他曾购一处荒地,并起名为荒石园,为详细记录昆虫的特性日夜跟踪‘昆虫”。可见大千的昆虫世界是多么的精彩,那么,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来书写这个精彩吧。小试牛刀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昆虫或动物,对其进行生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