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学经验总结景东四中徐昌权2007—2008学年,我担任初三(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一年来,在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初三全体师生的团结协作下取的较好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本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提高”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适应中考。经过一学年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重视新课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新课教学教学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初三上学期的新课教学,我认为重在打好过硬的基础,为下学期的复习作好铺垫,赢得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深度、广度,对中考考点掌握的熟练程度。所为“学深”指的是高中知识下移的知识点,为未来的高中学习打基础的知识点。比如一次函数中的斜率,直线的倾斜程度,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的规律,概率等内容;“学广”是指新教材中没有的老教材中有的能增强解题能力的知识点,课内没有课外有的知识点,把知识点生活化,生活问题、实际问题数学化。老师在课堂点拨之后课后让学生自己组织小组查阅资料,研究讨论,然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这个时候不用怕学生的思维散、怪、问题难。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熟练”就是对中考考点知识的应用,数学思想,解题模型相当熟练,应用顺手。我认为2007年的全国的中考试卷、2008年中考红皮书、全程备考等资料应该是2008年的必备资料,在开学初的备课过程中我就仔细的研究了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等资料,全面把握中考考点、热点,在平时的新课教学中就把相关的内容、题型融入进去,充分利用黑板报的数学专栏,每天一题中考题,通过对中考题的练习讲解,使学生对解题要求的步骤及方法都有了较深的理解,既让学生熟悉题型,也保持了对中考考点和热点的热度,并且,使学生自己对新学的重点内容了如指掌。通过这样对初三新教材的教学,打牢了基础,既为中考复习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二、脚踏实地,科学备考初三下学期新课基本结束,进入中考复习。首先,认真分析所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初三(3)、(4)班学生120人,尖子生较少,尾巴大,尤其(4)班每次测验只会及格两三个学生,情况十分糟糕,学生普遍信心不足,学风不浓,针对这样的情况,首要任务是扭转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重视情感投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学生相信自己,复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上,始终做到和善愉快的教育学生,在没有欧打、没有哭泣、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下进行教学。正确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一是从多个方面给学困生创设学习时间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困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措施;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转变和进步。及时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1家庭齐关心。这样,扭转了的心态,颓势,及时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为学生营造了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保证了复习效果。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本届初三近一个学期的复习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中考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基础复习、巩固与发展、提高阶段。具体复习工作如下: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3、4月)。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与示范作用,很多中考数学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中考数学试题不会超纲。同时意味着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最好的资料是课本。配套使用的教材还有《中考要求》、《考王》。《中考要求》是中考的依据,吃透《中考要求》,可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对于删去的内容就不要再花时间复习了,对于调整的内容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复习,少做无用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