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要求:1、点燃前: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溶解性。2、燃着时: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3、熄灭后观察,用火柴点白烟。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要求:1、点燃前: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溶解性。现象:分析:结论: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可用小刀切割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浮在水面上说明了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2、燃着时:a、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b、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分别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分析、结论:现象: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烧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熔化说明熔点低。火柴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燃烧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外焰内焰焰心3、熄灭后观察,用火柴点白烟。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分析: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了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实验结论实验后反思结论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圆柱、硬度小,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火焰分三层,外最明亮,里层最暗一根火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的燃烧情况?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水生成,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冒白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后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从实验探究中你可以体会到实验过程中,我应该关注些什么呢?拓展思考:问题1: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有人提出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是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例2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问题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中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并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这样做(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到浊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提示:(1)水蒸气(2)A不能排除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干扰(3)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燃烧拓展思考:问题3:问:焰心是何物质?猜想提示: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C、石蜡蒸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各猜想的可能性?问题3.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填序号)。A.无机物B.有机物C.纯净物D.混合物(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