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的判断技巧正反比例的判断技巧南翟营小学刘永进“一找”是指首先找出两种变量,即相关联的量,也就是要判断成什么比例的量。其次找出一定的量,或暗含着一定的量。“二写”是指根据三种量的关系写出合情合理的乘法的关系式,此为关键也是难点。如果写不出关系式或写不出乘法的关系式就不成比例。这需要学生多记一些数量关系式。如:总价=单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还要会相互转换。“三细看”是指根据关系式,结合叙述,甚至有时候经过计算,来确定一定的量是哪一个。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有关联;能变化;比值或乘积一定。正反比例莫慌乱,一找二写三细看;是商是积最关键,商正积反好判断。判断时要注意特殊情况,能互相转化,举一反三。“是商是积最关键,商正积反好判断。”是指规定或事实为“一定”的量是商还是积,是如何得出来的。如果一定这个量是关系式中的一个因数,是能通过除法计算得到的,那么另外两个变量就成正比例;如:某样报纸的总价与订阅的份数成()比例。这个暗含了报纸的单价一定,关系式:单价×份数=总价,因为报纸的单价一定,而报纸的单价等于总价除以订阅的份数,所以总价与订阅的份数成正比例。反之如果一定这个量是积,那么另外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如: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比例。因为工作总量一定,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要注意为什么是两个“变”量?因为这是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必须符合的一个条件。比如判断:圆的周长一定,圆周率和直径成反比例。有同学认为周长一定,即“积一定”,两种相关联的量就成反比例,而圆周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因此,上述判断是错的。要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指的是两个“变量”,改为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可以。如果一定这个量不是用除、乘法得到的,那么另外两个变量就不成正、反比例。如: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成()比例,虽然差一定,但这个量不是用除、乘法计算得到的,所以另外两个变量被减数与减数就不成比例。看谁最聪明给我们的教室铺地板砖,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是不是成反比例?分析:1、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方砖的面积大,所需块数多;方砖的面积小,所需块数少。3、方砖的面积×所需块数=教室地的面积。(地面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具备了成反比例关系的三个必须条件,所以在教室地面面积一定的条件下,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1、瓷砖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2、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3、铺地面积一定,方砖边长和所需块数。4、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5、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6、正方体的体积和它的棱长。7、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8、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9、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10、长方体的高一定,长和宽。11、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说一说12、圆周长一定,半径和π。圆周长和半径呢?13、π一定,圆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判断14、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一定,体积和高。15、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一定,侧面积和高。16、圆柱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半径。17、圆柱体的表面积一定,侧面积和底面积。18、圆柱体的侧面积一定,底面半径和高。19、圆锥体的底面周长一定,体积和高。20、圆锥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2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22、梯形面积一定,上下底的和与它的高。23、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高和面积。24、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25、比的前项、后项、比值之间的比例关系。26、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青蛙的只数和什么量成什么比例。27、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齿数和转数。28、发芽率一定,发芽种子数与试验种子数。小麦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与面粉的质量。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29、订《南方日报》的份数和钱数。30、六一班学生做操,每排站的人数和排数。31、买数学书的册数和钱数。32、6周上学不降班,那么年龄和年级成正比例。33、若5x=4y,(x,y均不为0)则x和y成()比例。34、若(x,y均不为0)则x和y成()比例。35、若(x,y均不为0)则x和y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