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学语文,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心感受语文。”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要用强烈的语文意识,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争取一堂课能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二、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出示课题让学生看课题,说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课题中有引号,谁愿意来说说,题目中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指名学生回答)2、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假如这两个水火不容的反义词评价的是同一种事物,有人说精彩极了,有人说糟糕透了,你觉得奇怪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深入学文1、对于童年时候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不用评价呢?小巴迪当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1——14自然段,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交流:思考:童年时候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评价呢?小巴迪当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提示:快速地浏览1——14自然段,用笔勾画出父母不同评价的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预设:①这段文字是对人物哪方面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②透过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对巴迪的鼓励)?你能读出这种理解吗?③面对母亲的鼓励,小小的巴迪有怎样的表现(高兴、得意洋洋)?他可能想什么?2、面对母亲的赞赏和鼓励,此时的巴迪最想干什么?(最想得到父亲的表扬,他一定也会热情鼓励他)。他焦急地等待父亲的下班回家,可是:3、在巴迪焦急地等待中,等来的是什么?预设:①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好吗?(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②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吗?(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3、当时,巴迪的表现又怎样呢?预设:这段文字是对巴迪哪方面的描写?(动作)你能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吗(冲、跑、扑)透过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伤心落泪)四、交流品读,内化感情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不同的评价,当时的小巴迪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在父母的不同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了,那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对父母的不同做法又有怎样的理解呢?学生交流: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他可能会怎样(骄傲而误入歧途)而如果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迪会怎样?(缺乏自信、信心不能有所作为,就不会健康的成长。)所以必须得同时具备这两种评价,读预设:①“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只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她搂住里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从这三个时间的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巴迪可能想些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大声痛哭起来。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他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