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根据课标三维目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我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三、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过程,感受父爱的伟大。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四、教学过程:1.激情导课: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是地震(板书:地震),我在写这个词时,心情无比沉重。你们看到这个词时,想到了什么,有没有要说的话?【设计意图:此处通过我的提问,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情绪也得到了激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从而为深入理解人物思想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师:是啊!去年发生的那场大地震至今还历历在目,让人刻骨铭心。今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89年的美国洛杉矶,当年在那里也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文中“坍塌的楼房变成了一片片的瓦砾;高高飞架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火光冲天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设计意图:此处以课件导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情景,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就在这场大地震中,在一个父亲和他七岁的儿子身上发生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2.新授: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可以看着填空提示来回答。(课后)师:哪位同学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好!你的概括准确而精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场地震只有短短4分钟的时间,却使30万人遇难。就在这场大地震中,这对父子的故事也曾经感动了许多1人,大家看看,文中是如何评价这对父子的?师:好!了不起(板书:了不起)。这是一对怎样了不起的父子呢?(板书:父子)我们先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11自然段,你认为哪儿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边读边画画有关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感受。开始吧,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设计意图: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才会有滋有味】师:你从哪儿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生答)师:噢,你是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生答)师:你体会的很深刻,尤其“冲向”这个词抓得好。那你能把父亲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生读)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父亲那颗急切的心,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大家看,当父亲急匆匆地冲向学校时,他看到的是什么,还是往日那所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吗?(不是)师:对,是一片废墟,此时父亲的反映是什么?师:那谁来告诉老师这时父亲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生答)师:是呀!失去孩子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撕心裂肺的痛,那谁能把这种痛读出来。(生读)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父亲的伤心欲绝,面对如此大的打击,父亲倒下了吗?师:你是从课文哪句话看出来的?(生答:于是,他坚定地向那片废墟走去。)师:对,他又坚定地站了起来,哦,那是什么信念支撑着父亲,激励着父亲?师:对,就是这个信念,你能把这句话读读吗?师:老师觉得你刚才读得语气不够坚定,谁能读得比他更坚定些?师:好,就这样读,让我们和这位父亲一起坚定地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向儿子教室所在的地方走去,动手挖掘起来。师:就在此时,其他父母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师:对,急冲冲地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