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威武不能屈——《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走近作者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不愧亚圣,性善气正真乃完人。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孟府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孟子墓碑读准下列字音读准下列字音王王好好()战()战hhààoo弃甲弃甲曳曳()兵()兵yyèè数数()()罟罟()不入()不入洿洿()池()池ɡǔɡǔwūwū衣衣()()帛帛()()鸡鸡豚豚()狗()狗彘彘()之()之畜畜()()ttúúnnzhzhìì庠庠()序()序xixiáánɡnɡ饿饿莩莩()()piǎopiǎoyyììccùùbbóó然而不然而不王王()者()者wwàànɡnɡxxùù移其粟()于河内ssùù申之以孝悌()ttìì•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之:助词,用于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提顿语气,强调介宾短语的意义。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古义:黄河凶:古义:荒年,年成不好察:观察无如:不如,比不上加:更※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感到困惑第二部分•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请允许我。•以:用•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曳(yè):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而:表顺承•以:凭借、用。•何如:怎么样•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直:只是、不过•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词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重点习惯句式重点习惯句式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不百步耳3.是亦走也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有的……有的……”“只……罢了。”“这是……呀。”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如何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句?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王如知此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好战,请以战喻论证方法第三部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深。•以:按照•是;这样•生/死:活着的人/死了的人。动—名•丧(sāng):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养生:古:供养活着的人•王道:为王之道,第五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