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之我见【摘要】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初中教育规律,在分析初中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和结合本地初中教育实际的基础上,笔者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班级管理、给予家庭教育指导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等四个方面提出管理对策,以优化初中教育的管理。【关键词】初中教育特点问题管理对策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对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对初中教育规律的探索,教育思想的确立,教育方式的选择是一项有切实意义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从这一基点出发,从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遵循受教育者自身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笔者集二十余年的教育经验,进行了如下的探讨和实践。一、初中生:感受多重压力与矛盾的群体。1、身心发展带来的矛盾与困惑。⑴由性器官发育、性功能具备、性意识的产生而带来的情感上的新问题:冲动与道德要求的矛盾。初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与发育的时期,个子长高,体重增加,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进入青春萌动期。此时,初中生在关注自己身体变化的同时,对异性的变化也较敏感。初中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常规学习与变化着的身心之间的关系,其学习就会受到较大影响。⑵“自我意识”增强带来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和困惑。初中学生往往感到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自主了,因此他们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依恋父母,“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喜欢按照自我价值进行独立思考,对学习、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拒绝接受成人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某些学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转而依靠朋友,这时如果他们接触具有不良行为和嗜好的“朋友”,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就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2、学业上面临的新问题。小学课程具有综合性,门类少,知识难度比较低的特点,而初中则以分科课程为其主要特点,门类增多。按照新课程设置,小学设9门课(含地方课程),如果按综合课程计算初中设10门课,如果按分科的课程计算是14门课。并且初中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更强,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需要抽象思维的内容多了。这对于那些逻辑思维发展较弱、知识基础打得不牢的学生来说,学习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应该说,初中生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教材难度也是一个因素。⑴基础性学科长期积累性误差导致学习落后的压力。如果说在小学由于学科长期积累性误差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和严重后果尚不十分明显与突出,分化现象处于能够接受的范围。在进入初中后,这种基础性学科长期积累误差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初中的学业进步和进一步学习初中学科知识以及能力提高,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情绪低落,学习压力大,出现严重的焦虑,自我效能感降低,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厌学。尤其是在大班教学条件下,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造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使他们渐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⑵部分学科学习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与现实中学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学习压力。在初中阶段,语文的阅读、数学、物理的电学内容和化学的酸碱盐等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概括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状况、水平、进程都有差距,加之学生本人在小学阶段的起点不同,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和学科感到压力大,存在着诸多困难,学习成绩与班上其他同学相比,差距较大。⑶初中毕业将面临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压力。初中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将面临升学和就业两个出路。对发达地区说,9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但在不发达地区,由于高中教育规模有限,许多初中毕业生不能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只能就业。无论升学还是就业,都需要选择。对升学者来说,是上普通高中,还是上职业高中对就业者来说,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合适自己都要作出明确的抉择。初中毕业生的选择,是其心理发展的结果。在小学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