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探索34以高职新工科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中,工科或以工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居多,如何借助新工科建设的创新动力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职新工科担当作为自新工科建设理念提出以来,不论是新工科建设“三部曲”,还是后续开展的研讨交流等专题活动,参与和实施主体一直为普通本科院校。而高职院校,不用说参与,就是关于高职新工科的相关研究也屈指可数。截至2022年7月,以“高职新工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仅得到11篇国内论文,可见关于高职新工科的研究还不多。但是,不论是从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体量来看,还是从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来看,高职教育理应在新工科建设中有一席之地,更应展现出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一)新工科自身建设需要高职新工科的有益补充从“复旦共识”十条内容中基本可以找到文/张明雷摘要: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构建融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服务载体在内的五位一体高职新工科模式,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词:高职新工科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课题:本文系苏州市职业大学2021年“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工程文化赋能高职新工科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2103A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展高职新工科建设的理论支撑。一是“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毫无疑问,包括高职在内的所有高校都不能缺位,都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响应,开展建设工作。二是“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由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与地方的关联程度显然比普通本科院校更为紧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高职新工科的高质量发展来提供支撑与保障。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建设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等。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显然有着独特优势和禀赋。由此可见,新工科自提出开始,从理论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OCCUPATION职业总第636期2023年6月下35上并未将高职院校完全摒弃在外,高职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理应有发展空间。从实践层面而言,职业教育发展窗口期和爆发期的到来,更对高职新工科的尝试与探索,提出了主动作为的要求与期待。(二)高职院校的体量决定高职要增强新工科建设自觉教育部网站相关数据显示,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高职工科教育在相应体量上都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而也可以说明,高职新工科建设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绕不开的话题。(三)国家顶层设计指明高职新工科发展方向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同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更是从国家法律地位上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国家顶层设计对职业教育进行的战略定位,指向清晰、目标明确,是新时期高职院校遵循教育规律,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内涵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更是对高职新工科提出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目标与愿景。据此,在中国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背景下,任何一类教育都不能置身事外,所有高校都是参与者,都是高质量发展集合体的共同建设者。高职院校也应该应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