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鲁津京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VIP免费

(鲁津京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1页
1/16
(鲁津京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2页
2/16
(鲁津京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3页
3/16
第30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点一宋明理学1.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2)成熟——朱熹①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发展——心学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②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历史影响(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等产生深远影响。(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宋明理学继承了孔孟思想的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同时又把孔孟儒学向高深广的方向发展。高即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是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是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图示解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信息提取:面对佛、道的冲击,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阐释儒家义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图表证史】从烈妇的增多看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信息提取: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的增加。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宋明理学与陆王心学(1)理学和心学的共性地位都属于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内容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本质都以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影响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理学和心学的分歧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思想内容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修养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发明本心”,即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2019·山东威海模拟)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解析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他们都是面对佛道思想对儒学思想的冲击而展开的复兴儒学的运动,其目的就是重建儒家文化新秩序,使儒学更加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以更好地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项正确。答案A探究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2019·山东济南模拟)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解析王守仁所谓的“正行”就是“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即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自己的行动,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论述王守仁“格物致知”的含义,没有谈及天地万物本原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详细解释了王守仁“格物”的含义,没有批判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王守仁主张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鲁津京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