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形成性考核《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1-3)试题及答案(课程ID:04388,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作业1题目:1、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标准、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它的尺度主要是宗族血缘关系,也就是以“亲亲”作为分邦建国的基本法则。(V)题目:2、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其中制度文化层中不包含的内容是()。【A】:家族制度与婚姻制度【B】:饮食与服饰【C】:政治法律制度【D】:官吏制度与经济制度答案:饮食与服饰题目: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爱国;五是克己奉公;六是修己慎独;七是见利思义;八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B】:孟子的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C】: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提出了四维七体,四维是指礼义廉耻。【D】:孔子的三达德是指:知、仁、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礼、孝、悌、忠等一系列德目,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答案:孟子的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题目:4、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言”的文体,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V)题目:5、中国文化是一种游牧文化,其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农业。(X)题目:6、在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长期的对垒,也有相互的融合。其中常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的是农耕民族。(V)题目:7、墨家的仁以孝悌为本,更多地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约;儒家则主张“兼爱”,它超越了宗法关系。(X)题目:8、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其中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用的是()。【A】:政权【B】:神权【C】:族权【D】:夫权答案:族权题目:9、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两个重要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其次是()。【A】: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的政治结构。【B】:伦理型的中国哲学【C】:家长制【D】:伦理道德答案: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的政治结构。题目:10、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地形、地貌【B】:民族、人口【C】:气候、民俗【D】:疆域、政区答案:气候、民俗题目:11、中外文化大交汇有两次:一次是汉唐时期,一次是()。【A】:元朝【B】:北宋【C】:明清及以后【D】:南宋答案:明清及以后题目:12、从汉代开始,中国文化进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当时的外来文化,先是西域文化,后是南亚次大陆文化等,其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深的是()。【A】:道教文化【B】:南亚次大陆文化【C】:西域文化【D】:东亚文化答案:南亚次大陆文化题目:13、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明清时期。(X)题目:14、关于中国的气候的个特点是典型的温带气候(X)题目:15、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B】: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C】:对劳动工具以及风俗道德的影响【D】: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答案: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对劳动工具以及风俗道德的影响题目:16、道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带来功利的效果。(X)题目:17、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以后,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国。【A】:北宋【B】:秦代【C】:东周【D】:汉代答案:秦代题目:1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法家提出非命论,认为人应该抗争。【B】:命力之争作为天人之辩的展开,核心是人的自由问题。【C】:道家强调主体在世的原则是“无为”。【D】:道家认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