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珍珠港》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本文作者站在整个人类利益的高度,透过对珍珠港事件的追述,和对凭吊者的追悼,集中反思了战争与和平,这两个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命题,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挖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旨,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过程与方法:学会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呼唤世界和平。【教学重点】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流血和灾难的沉重代价,激发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层次思考。【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语句、段落的理解把握本文主旨。【教学方法】情境激励,讨论交流,自主体验【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用多媒体播放珍珠港事件这一影片中最惨烈的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新课。二、简介作者张抗抗,女,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主要作品有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长篇小说《隐形伴侣》,散文集《橄榄》。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代表作:《张抗抗自选集》5卷,<<情爱画廊>>,《作女》,《请带我走》。《感悟珍珠港》于2001年获得鲁迅文学奖。三、了解有关珍珠港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历史事件1、请学生介绍有关珍珠港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历史事件,教者补充。(过渡语:珍珠港在哪儿?它有着怎样的地理环境?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的瓦胡岛,因盛产优质珍珠而得名。历史上,夏威夷是个独立王国。几百年前,西班牙帝国依靠海上力量强行将其据为己有,王国即告瓦解。1898年,日益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又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这块宝地,并着手在此建设海军基地。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海军力量的指挥中枢和保障中心,在世界战略格局中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美国战略家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经过近百年持续不断地修建、扩建和改建,珍珠港已成为设施完备、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型海军基地。科劳山和怀阿奈山的中间洼地就是驰名世界的珍珠港。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和海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珍珠港事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1941年12月7日,日本未经宣战,偷袭了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于第二天对日宣战补充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1)日本在1939年国内物资就供不应求,在全国范围内就实行配给制,在占领区如中国就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资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尽快占领东南亚。而美国则是它的绊脚石。(3)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战略物资的禁运,使日本觉得与美国开战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发制人。(4)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方面企图一次击垮美太平洋舰队,另一方面使得美国暂时没有力量顾及东南亚。就在空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在菲律宾登陆,全面进攻东南亚。(5)日本对自己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很有信心,事实证明确实很成功。三、阅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5)游珍珠港,追述往事。第二部分(6-9)详述过程,揭示败因。第三部分(10-17)描写残骸,引发思考。第四部分(18-25)面对现实,表达感悟。1、出示纪念堂图片,请同学结合课本中有关内容给大家描述画面内容。2、出示战争场面图片,请同学用文中的语段来描述。(1)、文中哪些段落可看出珍珠港受重创?第五段,“其中有一千一百七十名海军将士长眠第七段。“罗斯福仍然不相信如此强大的美军基地,怎么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第八段。“二千四百零三名美国人,灵魂与硝烟融入蓝天。”第九段,“九分钟之内,战舰与一千一百七十名船员一并迅疾沉没”;第十段,“它庞大的身躯像一头巨兽残留的骨骸……巨大的平台陷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