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苏州园林(二)第5单元20苏州园林(二)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2.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3.培养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2.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回顾第一节课知识点,引入新课。1.作家知识及说明方法谁记的多?2.说说本文说明对象、说明总特征。抢答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一)精读4、5两节: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听读、自由读,齐读自读探究,质疑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回答二、找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三、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师生共同解答疑难听讲,记笔记。三、达标训练当堂反馈完成:课后练习三、四。完成练习。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学生小结。板书设计结构:总分顺序: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语言:用准确、周密、精确。教学反思《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苏州园林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