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内能§21.1热量(一)教学要求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2.知道燃料的燃烧值(二)教具两只烧杯,水若干。(三)教学过程1.师:热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太阳是最大的的热源。谷话说:与物生长靠太阳,正是太阳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否则,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利用“热”。人闪利用燃烧煤产生的热来生活,火力发电厂用热来发电,供人们使用;而电冰箱等则恰恰相反,要尽量赶走食物中的热,那么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温度的高低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所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2.热量概念的建立从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来讨论,得出热水放出的是一种能量,而冷水得到的也是一种能量。同时教师和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量的区别:(1)热量和能量(2)热量和温度(3)温度和能量3.热量和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通过举例来讲解4.热量的单位由学生阅读得到5.燃料的燃烧值师:我国用自制的长征号火箭将卫星送上天空,而它们一般都用液态氢得燃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改用煤油或汽油来做燃料的话行不行呢?然后由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上述问题,最后教师归纳得出燃料的定义6.举例计算课文的例题7.归纳本课所学内容。8.作业课文后的练习及学习指导用书。§21.3比热容(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二)教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2.引入新课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用心爱心专心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3.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告诉学生杯内水和煤油的质量是相等的,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4)比热表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