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全解目标聚焦项目内容概要重点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难点了解爱情的特质,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信息驿站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在这个妇女的眼里,爱情就是最美好的东西。作者语录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苏霍姆林斯基作者小传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他出身于一个乌克兰农民家庭。1936~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并曾获2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等问题,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他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弗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作品相关知识1、写作背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惊心动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读懂爱情的真谛呢?到底什么是爱情?正值青春的学生对爱情的理解不尽相同,肯定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却可能有深刻与否,宽广和狭隘之别。其实,爱情是人们穷其一生都在尝试和经营的一门学问,凡尘俗世之人莫不如此,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就连大教育家们也是一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来多年时间研究这个问题,写下了教育专著《爱情的教育》一书。2、《给女儿的信》的创作风格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3、题目解说《给女儿的信》一共是六封,本文选择的是其中最有文采的一封,这六封信集中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观。“给女儿的信”这个文题,既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书信,又交代了书信的阅读对象是女儿。字词积累1、生字忐忑不安(tǎntè)渗透(shèn)颤抖(chàn)赋予(fùyǔ)耗掉(hào)擅自(shàn)2、多音多义字sù(住宿)chà(刹那)宿xiǔ(一宿)刹xiù(星宿)shā(刹车)3、形似字辨析哀āi(悲哀)衰shuāi(衰退)衷zh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