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洛阳诗韵\'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3,通过朗读欣赏和训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①洛阳;②诗韵——诗一般的韵味三,结合\'课文导读\'自由朗读,初品诗韵,注意字词音义并思考:1,开头哪些语段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找出第一段中最能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字.2,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四,结合思考题理清文章结构思路一〔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二〔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1,第6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领起下文(总说)2,关键性语句:洛阳古,她有……/洛阳美,她有……/洛阳绝,她有……/洛阳奇,更因她有……3,作用:重章复沓,从四个不同侧面展示洛阳辉煌的历史画卷(分说)五,读析第1——第5自然段,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1,朗读设问:⑴文章开头哪个字是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之情的浓缩(醉)⑵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的原因是什么(特殊的况味)⑶据上下文看,这\'特殊的况味\'指什么味(文化味)具体表现: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2,品味第2,3两节比喻句的作用和不同3,找出第4,5两节关于\'机遇和亲缘\'的照应之处六,从古,美,绝,奇四个不同侧面再品诗韵(一)以洛阳的第一个特点\'古\'为例,范讲1,朗读7,8两节,思考:A,白马寺的\'古\'体现在哪儿(\'天下第一寺\')B,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中国佛教之源)C,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文化使者)2,语言品评:\'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了外来文化随着白马由域外\'走\'进了洛阳,加深了洛阳的文化味(二)抓取关键语句是品读文章的要诀.1,自由朗读\'美,绝,奇\',讲述各部分特点的具体表现.A,美:与牡丹相关的哪些\'美\'事\'美\'景——奉为市花,牡丹花会,王城公园牡丹园,洛水之畔看牡丹B,绝:唐三彩——色彩,造型,用途色彩:赭,白,绿/造型:优美,生动,逼真/用途:文化使者,馈赠亲友C,奇:山水之奇(龙门两山与黄土地,伊水与黄河的对比),石窟之奇(历时久,数量多,浩大辉煌/雄奇的奉先寺/卢舍那塑像),沿途壮美大观2,找出最后一段点题句朗读,明确\'诗韵\'的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洛阳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七,小结:文章两部分结构,表达方式,先果后因的逻辑思路,主题及思路(板书展示,略)八,板书九,课堂作业:比较阅读《洛阳诗韵》与《我的空中楼阁》,填表(P158);篇名文体与内容思路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洛阳诗韵抒情散文抒发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横向思路围绕中心,分别数事,侧重于多侧面叙写都运用了记叙,抒情等方式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说明,议论等方式润笔与珠原因笔调清新,文字优美,多用修辞手法,语言流畅以引用和段的中心句的排比见长,给人的感觉是博大精深,情思悠长我的空中楼阁抒发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围绕中心,侧重于多角度描写记叙在先,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想像和联想,抒写人对景物的感受在后以比喻和对比见长,给人的感觉是小巧玲珑,真切动人,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