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文言文,读懂文意,背诵课文。体会本文洗练的语言特色。2、品鉴五柳先生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实质。教学思路:本课主要设计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读通文章;第二环节读懂文意;第三个环节品读人物,了解人物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揭示课题。板书教师引语: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先生,他是谁呢?他的称号可有点儿奇怪呀,我们一起来念出他的名字。2、他为何称五柳先生呢?文中的哪一句提到了他的名号?生“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课文,来认识一下五柳先生?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及停顿。教师引语:不过咱们学的可是文言文,拿到一篇文言文,你们说应该先怎么做呢?生:读。师:那就请大家大声地来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一下书下的注释,也可以举手问老师。生:翻译师:的确,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不过老师觉得在翻译文章之前,应该先读一读文章。那就请大家大声地来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一下书下的注释,也可以查工具书。学生自读课文。师: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随意点)他读得怎样?指名一生评价。师:(抓住字音)是啊,文中的这些生字的确需要我们注意,刚才这位朗读的同学已经注意到了,因为书下都有,你们呢。一生评价:师:抓住“节奏、停顿”等来点评。事实上,古文选中的原文是没有句断的,是编者在选入课文的时候,为我们加上了标点,所以我们读起来并不费劲。但有一些较长的句子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我们再请刚才的那位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第一句。学生读第一句。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生:讲师:没错。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其节奏、停顿,甚至我们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课文的意思,但我们还是能大致地凭借语感作出自己的判断。就用你刚才的方法。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教师范读。师问:还可以吧。师:一起来一遍。学生齐读。教师点评。(抓住“读得准确,有板有眼,有味儿”来点评)三、译读课文,了解大意。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但老师觉得除了读以外还得了解其——意思。通常大家是如何知晓文章的字面意思的呢?引出书下的注释如果注释中没有的话,可能有两种情况:已经学过的,我们可以联系旧知来学;或者比较容易的,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不行的话,再与同学讨论,质疑。学生利用书下注释,边读边译课文。投影显示:要求:①、利用书下注释,边读边译课文②、如果发现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可先问一问周围同学。③、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学生说疑问,师生共同释疑。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那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大家。词语:因以为号焉;或置酒而招之;頗示己志;忘怀得失;以乐其志。句子:1、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内容理解: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指明学生回答。四、品鉴课文,赏析人物。1、过度语:大家经受住了考验,这很好。不过仅仅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来了解“五柳先生”的其人其事。师:其实这篇文章写得很有特色,文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字眼儿,你发现了没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读一读文章)学生说:“不”字。2、师:板书“不”。请找出带“不”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你能不能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五柳先生呢?,大家可以大声地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学生自读文章,写体会。3、师:我们看看谁先发现了五柳先生的与众不同?学生交流。准备:①不慕荣利——联系刘禹锡、周敦颐、张岱、朱自清等人来评价,指出中国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性。他们都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让学生回忆一下,最能体现这二人品性的诗句。但这好象不是特别的与众不同。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