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英法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广州;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辛西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二、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2、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讲解,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三、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华策略和清朝内部政局的变化两个方面,思考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出现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俄国侵吞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教学难点:如何把第二次鸦片战争放到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国内清政府正在与太平天国作殊死斗争这一历史大背景中去观察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原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1、屏幕2、投影机3、制作《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俄国侵吞北方领土图》以及《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等胶片。教学方法:讲述与启发式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讲授新课: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原因:1、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借“修约”时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1856年,组成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海军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3、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7年,英国派额尔金,法国派葛罗,组成英法联军,12月,攻陷广州城。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柏贵降敌,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抢劫,还成立了占领委员会。卖国贼柏贵仍任原职,为外国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地方傀儡政权。英法联军在广州开始了历时近四年的殖民统治。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和《天津条约》1858年,美俄两国公使随同英法联军舰队北上,抵达天津白河口外。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英法两国通过照会,向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进行军事威胁。美俄两国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在美俄“调停”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做好战争准备,发动突然袭击,夺取大沽炮台。接着,占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以后,俄、美、英、法四国于1858年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进逼北京。他们一路烧杀抢劫,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